■工业互联网+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驱动,工业机器人产业超三百亿级市场:工业互联网包含数据采集(边缘层)、工业PaaS(平台层)和工业APP(应用层)三大要素,从四个角度助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:1)智能化生产,实现从单机到产线、工厂智能决策;2)网络协同化,形成众包众创、协同设计制造等新模式,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,缩短上市周期;3)个性化定制,即基于互联网获取用户个性化需求,通过灵活柔性组织设计、生产流程,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;4)服务化转型,通过对产品实时监测,组织远程维护等服务,并反馈优化产品设计。工业机器人既是制造业基础设备,也是搭载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先进科技的重要载体。我国当前人口红利渐趋消失及制造业升级,下游行业经营自2017年明显改善,自动化改造升级需求旺盛。IFR预测2020年我国机器人行业销量21万台,占比超过40%。按照机器人均价15万元计算,市场规模将超300亿元。我国机器人行业长期由全球四大家族垄断,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横向扩散及技术水平增强及政策扶持,自主品牌有望加速成长。
■工业自动化行业“后周期性”属性明显,2018年开始景气强劲回升:制造业机器替人节奏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,根据以往经验,一般在制造业经营状况改善0.5~1年后机器人行业进入高增长期。2017H1工业企业整体收入同比增长27%,净利润同比增长31%,且2017年全年GDP增速达6.9%,中游制造业复苏强劲。从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年报来看,业绩均有加速增长趋势,预计2018年机器人行业将持续景气。
■上游:机器人行业景气向上,国产自主品牌企业加速进口替代:产业链分上游核心部件(减速器/控制器/伺服驱动系统)、中游机器人本体、下游系统集成三个环节。
我们测算2020年RV减速器市场空间达到80亿元以上,谐波减速器50亿元以上,控制器82亿元以上,伺服驱动电机超过300亿元。三大领域本土企业均已实现技术突破,但基本都处于中低端市场,且面临外资厂商的恶意价格战。但行业高景气及国外对手的满产“溢出”给本土企业带来机遇,均出现了订单好转。
■中游:机器人用途拓宽+龙头外溢,国产自主品牌告别“临渊羡鱼”迎来发展机遇:传统机器人多用于汽车领域,其串行工作流程决定了新兴机器人企业很难进入供应链,机器人产业发展多是“外企的游戏”。近年来3C、物流等产业机器人需求旺盛,其并行工程流程、相对简单的使用要求、高更新率大大降低了本土厂商进入门槛。且据我们产业链调研发现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众多国外厂商均进入满产状态,新产能投放需要时间,将造成订单“外溢”,国产厂商有望密集收获订单。
■下游:国产自主品牌红海竞争,专业化、规模化决定谁将最终胜出:系统集成技术门槛相对较低,因此本土机器人企业多集中在这个环节,导致红海竞争,利润率持续走低;且由于下游垫款多,企业由于资金实力所限难以做大。未来行业必将出现专业分化,通过细分行业knowhow建立壁垒,通过规模效应建立对上游议价权,优质国产企业将享受马太效应,呈现迅速成长之势。
■把握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机遇,遵循三主线布局:我们看好工业自动化产业投资机会,维持“领先大市-A”评级。遵循三条主线:1)掌握核心技术、并往下游延展的中游企业。针对中游国外企业绝对优势,本土企业缺乏市场认知度的痛点通过应用端延展,培养技术实力、建立市场认知度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推荐机器人、埃斯顿、快克股份。2)占据优质细分市场,具备规模优势、资金实力的下游企业。针对下游红海竞争、缺乏议价权及垫资能力的痛点,占据优质细分领域,以高准入门槛建立先发优势;以规模效应强化对上游议价权,掌握成本优势;以资金实力建立大项目承担能力,从而脱颖而出。推荐拓斯达、克来机电、诺力股份、今天国际。3)已获技术突破,有望国产替代上游厂商中大力德(关注)、上海机电、双环传动。
风险提示:下游需求不达预期,市场竞争加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