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企业盈利情况正在大幅改善
国家统计局8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7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895.1亿元,同比增长19.6%,增速比6月份加快8.1个百分点,已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,增速逐月加快。
从1—7月看,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下降8.1%,降幅比1—6月份进一步收窄4.7个百分点。
以汽车、电子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利润改善的主要原因:7月份,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4.3%,增速比6月份加快30个百分点。其中汽车行业利润增速由6月份的16.9%大幅上升至125.5%。
连年增长低迷的汽车行业正在迎来一轮快速的恢复性增长,这一方面是疫情之后社交距离提振了销售,鼓励刺激政策正在发力;另一方面也与产业链的修复有关。
需要注意的是,工业利润的持续改善仍面临着应收账款高企的问题,7月末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5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14.0%;应收账款增速较6月有所上升导致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,加上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,未来利润增长仍有一定不确定性。
汽车利润大增125.5%
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在解读7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时指出,随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落细,工业经济运行状况持续向好,企业利润延续快速恢复性增长态势。
7月份,利润向好的行业数量增多。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,有32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,数量比上月增加9个;有24个行业利润增速比6月份加快(或降幅收窄、由负转正),数量比上月增加9个,反映出利润改善的节奏较6月份加快。
其中,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,汽车、电子等重点行业拉动作用尤为突出。
朱虹指出,在环保标准切换、基建投资拉动、家电出口增加等多因素作用下,汽车、电子等装备制造业生产和销售同步加快,利润增速在6月份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快。7月份,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44.3%,增速比6月份加快30.0个百分点。
值得注意的是,汽车行业受益于销售回暖和投资收益增加,利润增速由6月份的16.9%大幅上升至125.5%;升级类电子产品需求上升推动电子行业利润增长38.6%,增速比6月份加快27.6个百分点;而通用和专用设备行业利润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,增速加快在6—9个百分点之间。
据朱虹初步测算,装备制造业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.8个百分点。
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,近期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复苏,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趋势下,不少家庭开始考虑从公共交通转向私家车出行,加上近期的汽车行业刺激政策,共同提振了近期的汽车产销。
另一方面,一季度由于存在断供情况,部分汽车生产被推后,近期国内外产业链的快速恢复大幅提振了汽车生产,部分车企存在赶进度的情况。而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下降和低迷之后,去年汽车行业的产销基数也较低。
应收账款依旧高企
7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0.67元,已连续2个月同比下降,且降幅进一步加大;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同比下降0.02元,企业经营压力得到明显缓解。其中,受油价波动影响,石油加工行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大幅减少5.17元。
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工程师张亚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,工业企业的原材料都是提前购入的,此前数月,石油等能源价格处于历史低位,这降低了中下游企业的成本,改善了其效益。
朱虹指出,单位成本费用下降是因为今年以来,为缓解企业经营压力,“降成本”成为政策主要发力点,大规模减税降费、降低企业用电、用地及租金成本等惠企政策陆续落地,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费用。
企业亏损面也逐月缩小。7月份,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4.0%。7月末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比6月末下降2.1个百分点,延续今年以来逐月下降态势。
不过,在张航燕看来,工业利润的持续改善仍面临着库存与应收账款高企的问题,“虽然近期库存边际有所改善,但当前库存仍处于高位,很多企业的库存压力尚未完全缓解,而企业之间拖欠账款也较为普遍,说明企业仍存在流动性困难。”
数据显示,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在继续放缓。7月末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7.4%,增速比6月末回落0.9个百分点,已连续4个月回落,显示市场需求状况持续改善。
不过,7月末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5.59万亿元,同比增长14.0%;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6.0天,同比增加了8.4天。
朱虹指出,尽管7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进一步加快,但上游采矿业和原材料行业累计利润降幅仍然较大,应收账款增速较6月有所上升导致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,加上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,未来利润增长仍有一定不确定性。
她表示,下阶段,应全力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,加快释放需求潜力,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稳定产业链供应链,推进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。
(内容来源于网络)